導語:既要雷厲風行集中力量打“殲滅戰” ,又要奔著“長製久清” 。麵對這樣的目標 ,也決定了“黑臭水體的治理難以一蹴而就 ,需要係統化 、立足長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黑臭水體” ,既是環保“必答”命題 ,又以極具現場感的形式被擺在了更為突出的位置 。國家專門為此製定了時間表 。
2020年是打好碧水保衛戰收官之年 ,城市黑臭水體攻堅戰最為關鍵的節點 ,按照“水十條”的要求 ,我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要控製在10%以內 。
為將這一目標具體落實 ,緊隨其後的《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又將城區內黑臭水體治理工作責任落實至各級地方政府 。
3年後 ,生態環境部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開啟了黑臭水體專項行動 ,開啟了黑臭水體“真刀實槍”的時代 。
排出時間表 ,立下“軍令狀” ,各地爭相競速碧水保衛戰中這場“重頭戲” 。政策的高壓下 ,城區內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在短期內迎來了工程大潮 。
如何給黑臭水“最後一擊” ?
來到中期“複盤”的關鍵時刻,黑臭水體治理有了新的命題 :既要雷厲風行集中力量打“殲滅戰” ,又要奔著“長製久清” 。
從現實情況看
,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壓力並不小
。截至2019年5月
,全國仍有19個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為零
。兩個月後
,根據排查結果
,全國共有77個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低於80%
。
在2020年首場生態環境部例行發布會上
,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兼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再次提及黑臭水體治理“成績單”
:
截至2019年底 ,全國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為86.7% 。其中重點城市消除比例為96.2% ,其他地級城市消除比例是81.2% 。
這也意味著 ,除了295個地級城市 ,還有縣級市 、縣城 、建製鎮的黑臭水體治理壓力不容小覷 。因而接下來,黑臭水體的治理重點將是地級城市 。
另一方麵 ,“初見成效”的黑臭水體也仍然難以確保真正實現“長製久清” 。黑臭水體“問題在水裏 ,根源在岸上” ,治理麵臨多重挑戰 。
其中“黑了治 、治了黑” ,這樣的周期性反複問題 ,成了一些地方的頑症 。問題在於 ,過去汙水直接排入河道 ,基礎設施曆史欠賬累累 ,且具體工作執行得不夠精細 。
“整治黑臭水體對城市來說 ,就是城市管理一次脫胎換骨的革命 。”黑臭水體的形成往往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其中大體包括外源問題和內源問題兩類 。
業界專家認為 ,既要強調標本兼治 ,立戒“形式主義” ,“南方多雨的地方 ,又必須走雨汙分流這條路 ,老老實實做好控源截汙 。”
截汙首當其衝 。“把汙染的源頭截住 ,不然 ,無論做什麽工作 ,都是邊治理邊汙染 。”但相較於通過截汙納管解決汙水直排的“有無”問題 ,攻克雨汙合流的“好壞”問題在實踐中卻更為棘手 。“要還上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短板這個賬 ,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有資金方麵的 ,也有技術工程方麵的 。”
抓“服務包”窗口期
在過去短短4年裏 ,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的投資達到11000多億元 。時至2020年 ,黑臭水體的大蛋糕依然存在 。
2019年底 ,《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試行)》的出台 ,也將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提上了日程 。同時,黑臭水體的專項行動會繼續有力推動 ,尤其是長江、渤海沿線城市將會成為“重頭戲” 。
很多水體治理後還要承擔城市景觀功能
,景觀施工量十分可觀
。根據中信證券的研究結果
,要實現2030年消除全部城市建成區的黑臭水體
,投資需求或將超過7000億元
。
與以運營模式為主的汙水處理項目不同
,黑臭水體治理項目通常以工程形式為主
,即多數具有“一次性”的特征
。
若按單位平方公裏黑臭水體的治理成本為5000萬測算 ,將剩餘黑臭水體數量取平均麵積測算 ,則所剩餘未治理的工程市場空間或將達到30億。
但隨著“長製久清”深入推進
,運營管護的市場也將有著更為無限的想象空間
。由於運營維護類的市場規模遠小於工程市場,少量增量市場投資將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相繼湧現
。
社會資本參與城市黑臭水體治理
,不僅可以解決政府短期集中投入資金短缺的問題
,還可以將環境治理的工程
,轉換成一個按效果付費
、易於管理的合同
。而目前黑臭水體項目的“回報機製”設計亦是需要深度探討的“必考項”
。
“尊龍凱時將聯合住建部門持續開展專項行動 ,方向不變 ,力度不減 。”張波曾這樣定義2020年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 。
但不可否認的是 ,以治理技術為基礎 ,打通產業鏈的服務新模式將成為未來黑臭水體治理市場的重要方向 。